农学院党组织在斗争中壮大

发布日期:2017-01-03信息来源: 校史与档案馆 字号:[ ]


  1938年,北平沦陷。陶声垂(娄平)于这一年考入北京大学农学院,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农学院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于1936年在北平崇德中学入党,1937年任北平城委委员,1938年任北平城委书记。他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在北平从事地下党的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学习和工作的其他中国共产党党员有方大来、周大澂、张鹤宇,他们受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1945年8月后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的领导。城工部在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工作始于1944年。农业工程系学生方大来于1944年入学,同年12月经何迎介绍赴抗日根据地河北阜平学习,1945年2月在阜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暑假,畜牧系助教周大澂经徐彦介绍赴抗日根据地河北阜平学习,回校后,在张大中领导下,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于1945年经张大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畜牧系讲师张鹤宇经张大中介绍赴抗日根据地河北阜平学习,同年8月经张大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需要说明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农学院没有党支部。为此,方大来、周大澂、张鹤宇等同志此间在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为后来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建立党支部打下了基础。

  北京大学农学院是解放战争时期北京大学各学院中人数最少的一个学院,学生只有二、三百人。学生中间国民党党员、三青团团员的人数较多,国民党反动当局加强了对北京大学农学院的控制,企图将农学院当作其破坏整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突破口。为此,农学院地下党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斗争。经过1945年到1947年近两年的斗争,农学院地下党组织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扭转了反动势力在学校横行霸道的局面,控制了局势。

  1945年8月至12月,农学院党的发展工作主要是由周大澂、方大来负责,先后发展了9人加入党组织。此间,转来本院的党员有周尚玉和顾静姝,并且有两位同志经她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京大学农学院第一届党支部于1945年12月建立,周大澂任书记,黄达南、韩熹莱任委员。党员有:周尚玉、张杞、董玉琛、周大澂、张鹤宇、吴汝焯、王凤耀、贾大瀛、蓝玉崧、蒋振宝、韩熹莱、顾静姝、黄达南、赵树滋、张金波。在第一届党支部期间,新发展和新转入的党员有王仲兰、孙大韶、蔡礼家和刘贵良。

  农学院第二届党支部始于1946年3月,书记仍由周大澂担任,委员有黄达南、蒋振宝、蓝玉崧。第二届党支部期间,发展党员16人,他们是张器先、席占德、赵怀之、李义卿、庞绍清、李振远、庞尔鸿、王臣、徐明道、袁平书、章孝贞、刘宗善、王宝康、梁颖芳、孙毓瀛等。此时,支部共有党员35人。

  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复员北平,在北平大学农学院原院址罗道庄设立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四分班的学生转入。1946年10月至1948年8月,北平学生运动进入一个高潮时期,北京大学农学院党组织建设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先后经历了第二、三、四届党支部。

  农学院第三届党支部于1947年建立,周大澂任书记(虽然周大澂同志于1946年暑假后到北京大学医学院任教,但组织上决定仍由他担任农学院的支部书记),周尚玉、王臣等三人任委员,有党员20人。第三届党支部期间,农学院新增加的党员有何平、陈岱二人(他们都是其他单位的党员介绍入党)。1947年暑假,由于徐明道、王宝康、陈岱、张器先、张金波、赵怀之毕业,故支部党员减为16人。

  农学院第四届党支部建于1947年秋,周尚玉任书记(其时,周大澂同志不再参加农学院支部),王臣等二人任委员。根据北京大学地下党领导人项子明同志的意见,1947年暑假后农学院成立第二党支部,蓝玉崧人书记。1948年暑假前,农学院增加党员一人,即苏麟同志(当年7月由其他单位的党员介绍入党)。第四届党支部期间,农学院共有党员18人。其中,第一党支部14人,即周尚玉、张鹤宇、蔡礼家、何平、王臣、苏麟、袁平书、章孝贞、刘宗善、梁颖芳、孙大韶、席占德、刘贵良等;第二党支部4人,即蓝玉崧、吴汝焯、王凤耀、贾大瀛。

  1946年10月至1947年8月,农学院党组织领导本院师生参加了1946年12月的抗暴斗争,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8年5、6月间的反“美扶日”运动等斗争。1947年,党支部为配合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的选举,精心组织、召开了农学院学生自治会代表会的召开及理事会的选举。1947年和1948年,还组织农学院部分学生赴解放区参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365bet娱乐游戏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37356

邮箱:wlzx@ca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手机查看

Copyright ? 2016 中国农业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