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井冈山红色实践纪行(思想收获)

发布日期:2017-07-20信息来源:字号:[ ]


??? 动物医学院 郑世军

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学习井冈山红军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巍峨的井冈山,苍松翠柏,绿竹青山,庄严肃穆。面积非常有限的次坪,大街小巷拥挤着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革命圣地敬仰革命先例的人群。参观者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从年越花甲的老人到蓬勃向上的儿童,皆身着红军军服,头戴八角帽,斜挎肩包,感受着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烽火。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我有幸成为井冈上-I期学员,在为期五天的井冈山革命理想信念学习中,深受教育和感动,感受到革命英烈的伟大壮举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祭扫革命烈士墓、参观革命故居、观看现场教学片以及聆听革命后代讲述前辈的英雄事迹,脑海中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在中国革命历史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更加清楚,时常回想起石金龙讲述奶奶曾志的革命故事。

曾志,原名曾昭学,一位貌美如花女子,13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5岁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毅然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参加红军,16岁参加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随红军队伍来到井冈山,两任丈夫先后被敌人杀害,在敌人反复围剿井冈山的恶劣情况下,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忍受骨肉分离之痛,将自己出生仅28天的孩子托付给当地百姓,这种托孤之难在残酷的井冈山斗争中考验着革命党人的忠诚和信仰。

革命胜利后,贵为党中央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找到了当年托孤的孩子,然而没有为亲人提供任何特殊照顾,他们依然留在井冈山农村,体现了共产党人干革命打天下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文革期间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仍然相信党相信革命事业,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

1998年88岁的曾志前辈因病逝世,在逝世前她给女儿陶斯亮留下了一份感动天地的遗嘱,遗嘱中大致写道“亮亮,这88个信封是我的工资袋,除了我日常生活支出外,这信封中的钱是自己的全部积蓄,把这88个信封交给组织,让组织将这些钱交个需要的儿童,告诉他们,奶奶的这些钱是干净的”这段朴实无华的文字,催人泪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可同日月争辉!

以曾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她们的英雄事迹构成了活生生的坚定共产党人的高尚形象,如同一枚璀璨的钻石,每个切面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在聆听革命前辈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写下“忆曾志前辈”的一首诗,表达感动之情:

豆蔻年华绝红尘;

投身革命为人民;

历尽生死托孤难;

革命精神传后人。

    以曾志为代表的革命前辈,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井冈山伟大斗争精神,也是我们党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需要代代相传,所有的中华儿女应传承井冈山红色基因,在新形势下,在各行各业认真工作,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动物科技学院 马西青

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三农”大地

利用假期短短的五天时间,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和校工会等老师们的组织下,我们31位农大教师远赴红色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走过八角楼的灯光,朱毛会师地——龙江书院,红军挑粮小道,一炮定乾坤的黄洋界,悲壮的小井红军医院,无名英雄纪念碑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重温毛主席和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无不震撼人心,洗涤心灵。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开阔的视野

初到井冈山,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肖小明教授给我们做了“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的报告,使我们对我党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肖教授引用龚自珍的诗“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强调了解党史的重要性,深深震撼我的心灵,如果党员不了解其党史,不正视其党史,不自觉维护其党史,是很容易被人攻陷,甚至从内部出现问题,最终会走向灭亡,随着红色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共产党人了解党史,更加自觉维护党,尊重党,对党的未来充满自信;反观我们对岸的台湾——中国国民党,由于党员不了解党史,不尊重党史,失去了对党的信任,已变的岌岌可危,甚为可惜!随着肖教授深入的讲解,我们知道毛主席在只有700名战士的情况下,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极高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并取得了袁文才和王佐地方武装的支持和参加红军,随后在朱德、彭德怀和滕代远的配合下,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我党和我军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并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巨著,指引了革命方向。随着革命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斗争的加剧,以及袁王被错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坚持了2年多时间后,又落入了白色政权统治之下。毛主席以其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和开阔的视野,重新开辟了闽西和赣南革命根据地,将星星之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在我今后的工作中,要具有毛主席这样的气魄,高瞻远瞩,不局限眼前的思路,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为国家,为“三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有乐观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

井冈山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红米饭南瓜汤是当时的生活写照,穿的是草鞋,睡的是干稻草,每天只有5分大洋,但是从主席到战士和伙夫,一律平等,不搞特殊;我们重走了朱毛挑粮小道,体验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和革命乐观精神;重登黄洋界,感慨军民团结,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最终一炮定乾坤,“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彻底扭转了战局。走进历史,才知道每次战斗,都是以少胜多,或者是游击战,但是毛主席具有极其乐观的革命精神,面对战士中红旗到底能抗多久的焦虑,毛主席及时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引党和军队走向了新的胜利。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现在,刚刚入职农大,要面临这诸多工作压力,教学、科研和指导学生等等,非常需要这种乐观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勇于拼搏,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团队,作出新的贡献。

三.立足本职工作,学习李保国教授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服务“三农”

在出发前,我们观看了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事迹演出,台上每一位演员用心演绎了李老师的方方面面:为了岗地村的脱贫致富,李老师把家都搬到村里住,让孩子到工作附近上学,忙的甚至都吃团圆饭的日子;农民一有问题,李老师就直奔现场指导,情到深处,演员和我们一样潸然泪下。为什么一个老师的工作能够感动所有的人,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值得我深思,值得我去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结合我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提高我国牧草的质量和产量,为西部地区牧民增收,防止西部地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努力,在发挥我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以后更应该多到西部地区,了解当地的牧民生活情况,知道他们更需要我们解决那些主要问题,抓住一个点,带动一个面,结合我校“科技小院”成功的经验,将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的大地上,写在农民心里,实实在在为农民、为农村和为农业做贡献。


??? 资源与环境学院 任图生

铭记历史、坚定信念、践行井冈山精神

这次井冈山红色实践教育,行程只有五天,但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在重温井冈山革命历史的同时,我们重新认识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共产主义信仰。主要体会有三个方面。

井冈山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摇篮!我在中学期间就学过《毛泽东选集》,大学期间修过中共党史,但一直对“革命摇篮井冈山”和“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定位比较模糊。 通过聆听肖教授关于“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精彩讲解,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医院、茨坪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和八角楼等新馆旧址,我真正了解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明确了其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就在这里点燃,我们党关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走群总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路线方针就在这里形成。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中华名族走向强盛。作为一名具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从小接受红色教育,成长过程中无处没有党的关怀和组织的帮助,立场和信念非常坚定。然而,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和各种现象的影响,一段时间内,党内出现了诸如信仰动摇、腐败和享乐等不良风气。我一度暗暗担心:中国共产党是否还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的国家是否也会像前苏联那样轰然倒下?换句话说,如何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让我们的党和国家避免重蹈前苏联的覆辙?这几天在井冈山学习和实践从两个方面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首先,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28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近5万先烈(大部分在20~30岁)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国后身居要职的老同志曾志对党“厚得不能再厚”、对自己后代“薄的不能再薄”、对自己“简的不能再简”,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其次,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正是如此,袁文才和王佐的后代们才能由衷地原谅党的失误,用党的恩情融化了杀父之仇。今天,我们更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矢志不移,无私奉献。

继承革命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中践行井冈山精神。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并根据现实情况勇于创新,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是经过革命战争检验的真理,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巨大生命力。作为从事农业科研和教学的党的知识分子,我们要特别牢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井冈山精神。尤其是在技术示范和推广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社会经济情况,将现代作物学、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信息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宜的技术体系,实现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


??? 植物保护学院 孙文献

踏实做事——井冈山之行有感

2017年7月4-9号,中国农业大学工会组织了学校第一期高层次人才红色教育实践井冈山之行。本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收获匪浅,不仅在思想与精神上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洗礼,心灵上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一份贡献的决心。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召集部队在文家市集合,随后完成三湾改编,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时,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只有约700人。那时候,有谁能想象到,正是这样一支只有700人的红军队伍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培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伟大井冈山精神。也正是这些人奉行了井冈山的精神,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路线,建立了新中国。

7月6日上午,我们一行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与烈士墓。1929年1月29日,国民党反动派用200元大洋买通了无业游民陈开恩,绕道围困了小井红军医院,将在此养伤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重重包围,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全体战士壮烈牺牲。在体验课上老师还谈到,年近花甲的共产党人的英雄母亲张龙秀始终不肯告诉敌人自己参加革命的儿子的去向,敌人被彻底激怒了,残忍地割掉这位母亲的双乳,这位母亲在剧痛中昏死过去,而敌人又用冷水将她浇醒,连刺28刀,“开膛剖腹”酷刑杀害。这时,几乎所有的学员们的眼睛都湿润了,他们不仅被烈士的英勇事迹所深深感动,还在思考着“为什么红军的意志是那么的坚强?为什么连一个农民出身的贫苦百姓能够忍受巨大的痛苦而坚贞不屈?”我想,这是共产党人坚强的信念与强大的意志在支撑。

在7月7号 “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的体验式教学中,本人更加体会到红军在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在朱德军长的带头下,红军们从宁冈县城要步行近50里崎岖陡峭的山道将粮食送到海拔1800多米的黄洋界哨口,每天往返两次。这次我们一行30人也穿上红军服,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了一段挑粮小道,全长3.2公里,由于天气炎热,走到中途,大家的红军服都基本湿透,但是大家都咬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向目的地攀登。这次活动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洗礼和信念与意志的锤炼,几次中途想停下休息一会,但是,受到红军战士精神的鼓舞,并没有因为在半山腰所遭受的暴雨而退缩,坚持走在队伍的前列,一直不停地走到了终点。到达终点时,并没有感觉到多么苦与累,我想这也是因为精神与意志的力量在支撑。

从巍巍井冈山回到了北京,正好可以静静地思考。联系到本人的工作,我觉得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时刻重温井冈山精神,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需要经常给自己设立奋斗的目标,并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时刻体会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争取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贡献出自己那份微博的力量。最后,我以十六个字结束我的思想汇报:井冈精神,代代相传;党群同心,民族复兴。


??? 植物保护学院 简恒

学习井冈山精神的一点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首期高层次人才在井冈山开展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在出发前观看了河北梆子《李保国》的演出,学习了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深受感动。在井冈山三天的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加了6次现场教学、1次专题教学、1次访谈教学、2次体验式教学等活动。在井冈山期间,我们换上了红军军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和真诚的鞠躬,面对烈士们重温了入党时的誓言,此时一切是那么庄重,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感觉犹然而生。在小井村红军医院、黄洋界、茅坪等地参观学习,教员根据实景为我们讲述了几乎整个井冈山的斗争史,使我们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理解。中国革命成功不是出于偶然,特别是面对强大敌人,如何凝聚民族力量,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实践道路,井冈山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我在实地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一步理解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江泽民同志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00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井冈山视察期间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把革命传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井冈山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我们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有重大现实意义。

学习时间很短,收获很大,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净化,浮躁的心态得以平伏。做好本职工作是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出发点。我主要从事植物线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随着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栽培模式改变,植物线虫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线虫已成为制约我国作物安全生产的瓶颈,但由于植物线虫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小学科,研究队伍小而分散,无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与国外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人才培养方面还相对滞后,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已有成果难以满足国家的需求和广大农民迫切解决线虫问题的愿望。因此,我们需要发扬“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在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奋发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在基础研究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在应用研究方面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热爱农民、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为解决生产上亟需解决的线虫问题尽绵薄之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 农学院 王洪亮

体验红色文化,感悟井冈山精神

山的存在是一种情怀,而井冈山的情怀是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髓铸就的,这种精髓在于坚定不移和执着乐观的信念,实事求是和敢闯新路的干劲,艰苦奋斗和依靠群众的智慧。

中国的名山很多,有的巍峨险峻,有的绮丽清秀,但很少有和井冈山一样能和一个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大山从历史中走出,经历了世纪的风和雨,而我们要了解历史,必须不畏风雨,走进大山。在没到井冈山之前,对于八零后的我,红色文化、革命烈士、理想信念、巨大牺牲等等这些词,不过是脑海中存在的一个个简单的概念。经过近一周的实地体验和感悟,在井冈山苍翠延绵的背后,我初步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这些概念也随之化作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人物,一件件撼人至深的历史事件。彭德怀带兵风餐露宿奔山,冒死守山,把生的机会留给他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曾志舍弃亲生骨肉坚持战斗,事业大成后也不滥用一丁点权利谋私,至死也要把一切献给党和国家;红军战士新婚别妻赴前线,新娘苦等60多年成白发苍苍的老大娘,靠一件简单的信物和一曲朴素的山歌支撑了一辈子,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的辛酸和伟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不是简单的火,不似烟花一般只追求绚丽和灿烂。每颗火星都舍弃一切地将自己燃烧至极致,放出最大的光和热。这中的信念很简单却很难坚守,但正是这种信念让一座山被历史铭记,让一个国家焕然一新。

井冈山是多彩的,它的色彩使七彩笔显得苍白;井冈山又是悠远的,它的记忆也使历史书显得无力。要真正欣赏这座山和感受它的岁月,唯一的方法就是沿着前人的足迹攀登它。对于此,红军挑粮小道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走上小道,即使是在现在,虽然经过修葺和改善,我们也能切实地感受它的曲折蜿蜒、坎坷不平、沟崖在侧。刚满30的我,平时也经常锻炼,两手空空爬这条小道,不足一半已是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很难想象,当年食不果腹、日夜鏖战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挑起百余斤的担子在这条小道上跑过追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万万做不到的。忆古思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党和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强盛了很多。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也一直是一条艰难之路,我们一路攀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我们还没到达顶峰,这条艰难之路还有很长。我们的队伍中出现了懈怠者,停滞不前,贪图享乐;这除了是受沿途风景迷惑外,更多的是丧失了我党一直具有的意志和信念。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我们,摆在面前的也是一条不易之路。科学之峰至高至险,要想攀登它,不仅需要勇气和毅力,还要有耐得住寂寞和受得了枯燥的精气神。我坚信共产党人的传统素养,会是我们在科研之路上最好的强心剂。

很感激中国农业大学校党委和工会的良苦用心,让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能够有机会走先辈光荣之路,感受我党优良遗风。这次井冈山实践教育将会化作我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动力,激励和鞭策我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 经济管理学院  穆月英

赴井冈山红色实践教育有感

2017年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校工会组织承办的赴井冈山红色实践教育第一期中的一员,通过在井冈山的听讲、观看和体验,感受至深、收获颇多,主要归纳如下:

一、信仰的力量

或许也有同为女性的原因吧,此次令我进一步加深印象的是曾志同志,以前也看过《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书中记录了曾志同志革命道路上的一点一滴,但有些内容仅仅看书还是难以想象。此次通过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曾志的墓碑、红军医院听讲和观看,以及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讲授其奶奶事迹,让我对曾志同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身经百战,从年轻时就当了女红军跟随部队作战;当组织派她在白区的地下工作时,多次死里逃生,可谓命如悬丝;她和家人的生活曲折不饶,她对革命无限忠诚;在她即将完人生历程之际,还不忘把工资里的剩余交公。在革命战争中,有无数像曾志这样的同志,才带来了革命的成功。有句话说,跨进门槛并不很难,但难的是在跨进门槛之后多少人在坚持,有多少人在跨进这个门槛之后又退了出去,又有多少人在门槛里改变了初衷。所有这些,信仰的力量让一个个革命同志坚持,并且勇往直前。

二、践行群众路线

此次井冈山之行,让我更加清晰地把握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历史脉络,也从中体会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年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可能的原因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党组织的领导;良好的群众基础;农民武装的存在等。在良好的群众基础之上,通过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顺利开展了革命工作;此外,从地理位置看,井冈山的“五井”,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有利于保护革命力量和革命根据地;但是,也正因为复杂的地形,才让革命离不了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此外,当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由于长期作战,部队兵力极为有限,通过密切联系群众,也有利于壮大红军力量,从而促进了革命工作。

三、从我做起

作为一名党员,要保持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不学习,难以进步,只有自己做合格党员,才能做好工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把井冈山精神渗透到工作中,要作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比起革命先烈,我们所处的时代物品丰富、条件优越,四有好老师,没有理由做不到。


???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王钢

井冈一期红色教育实践有感

井冈山,中国人民革命的摇篮、新中国的“发源地”。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心,我们跟随学校(中国农大)组织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次走进了新中国的革命圣地。

从初上井冈的激情,到聆听无数革命先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后的感动,再到亲身体会挑粮小道的艰辛;重新站在黄洋界之巅,心中已是满满的正能量,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悲壮惨烈的革命年代,为国、为民、为了心中那份执着的信念!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只是为了那一份衣食无忧的生活吗?绝不仅仅是!我们所处的年代已经不再是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时代已不需要我们再去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我们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所学是为了传承,我们需要传承革命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和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我们需要为了心中的这一份理想和信念、去实践、去践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宏图大业,从我做起,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 动物医学院 董彦君

在感动、震撼和心灵洗礼中升华立德树人的信念

在我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和工会共同精心组织下,我有幸成为我校第一批井冈山红色教育学习班的学员。通过这次的红色学习,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进一步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气,还将对革命精神的敬仰和崇拜带回学校,发扬艰苦创业,无畏艰辛的精神,决心不断地努力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并且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前往井冈山之前,学校组织第一批井冈山红色教育学习班学员在学校西区新教报告厅观看了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了解、学习了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备受感动……学校对我们这次学习非常重视,安排我们坐在前排区域,姜书记带队进行了开班仪式;随后,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东军赶了10多个小时的路到达井冈山和大家一起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交流座谈,与我们共同感悟、交流如何发扬红军精神,鼓励我们把这次实践收获和成果融入立德树人实践,争做“四有”好教师。

在井冈山的这几天,我们用心感悟着革命前辈们的思想、信念、士气……学习生活异常丰富充实:上课认真聆听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与红军后代座谈互动、感受老一辈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参观了黄洋界哨口、主席故居、红军医院旧址,瞻仰了革命历史纪念碑。在回顾革命斗争的历史的同时,同事们和我的心灵都收到了洗礼,情感得到了震憾;还领略了井冈山钟灵秀丽的山色风光,亲身感受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时的艰辛和不易,感受了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和厚重,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一路行程,一路感动,一路震撼,不知不觉地会被带入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使我常常眼眶含泪,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斗争场面,感受到了当时我们党内存在的激烈思想交锋和斗争;体味了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探寻真理,勇于走自己路的艰辛;我仿佛亲眼看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坚定理想信念,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人民解放之路的奋斗历程;领略了毛泽东等红军将帅高超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中国工农红军,依靠根据地人民的无私支持,硬是在人数少、武器差、缺乏训练的劣势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斗争的胜利;见识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克服敌人封锁所带来的缺衣少粮、缺医少药、物资极端匮乏等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疾病、寂寞等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折磨和考验,炼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本领……在红米饭里咀嚼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斗争,亲身体会、感悟着那段艰苦生活中的达观,反复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豪情,书本记载的历史和亲历的现实场景擦出火花,耳熟能详的政治话语显得无比鲜活、分外有力。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份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为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虽然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经成为了过去,但井冈山精神却成为了永恒,镌刻在我们心中。这一次的学习经历,促使我更加坚定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忠诚履职的信念;坚持大力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努力地开展工作,带好学生、教好课、做好科研、团结好同事。除此之外,在结业仪式上,张东军书记的总结发言,让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提到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承续优良传统,从老一辈革命家、从时代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和思想资源,并且努力把在红色教育中的收获和成果带回学校,融入到各方面工作中,积极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在立德树人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 动物科技学院 苏华维

井冈山学习有感

从井冈山回来已有多日,但却热情依旧,思想还沉浸在初上井冈山的那几天。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最早是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本中学到过井冈山,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她。很荣幸,我能够在参加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组织的首期高层次人才红色实践教育班,近距离聆听井冈山的故事,体会并领悟“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现场讲解,我全面了解到当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以及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历史地位。就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有四万八千多名革命战士英勇牺牲,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理想和信念。当我们在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鞠躬默哀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当我们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我相信,有理想和信念的人一定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通过组建革命军队、伤兵救援和竹筏抢滩等体验式拓展活动,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红军战士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登上黄洋界哨口,依稀还能听见当年的隆隆炮响,最终赢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在雨中重走朱毛挑粮小道,体验当年革命根据地人们生活和战斗的艰辛。登山的路上,很累很累,衣服被汗水打湿,每当想停下来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起当年红军挑着粮食登山的画面,然后就会立马充满激情和斗志,继续前行。登上山顶的时候,我体会到了毛主席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多么的精辟,即使到了今天也依然可以作为生活和工作中的精神食粮。参观茨坪和八角楼毛泽东故居,让我了解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当年在煤油灯下写出来的,进而了解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参观和讲解,除了对毛主席的深深敬仰之外,也对当时革命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充满敬佩。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知道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也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将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指引我奋勇前进,为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井冈山的碑林中,有一幅写着“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也伟大”,豆豆老师为我们解释了它的寓意后,又在后面加了一句“重上井冈山更伟大”,我期待着重上井冈山的那一天。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吴才聪

坚定信念 孜孜以求 做四有好老师

九十年前,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曾志等革命家,在敌强我弱的危急形势下,为保留共产主义的火种,首上井冈,开辟了中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正是这个革命摇篮,孕育着星星之火,吸引了一批批革命战友,经二十余年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形成燎原之势,将红旗插遍中国大地。

登上井冈山,品尝红米饭,重走先烈路,更能感受坚定信念、胸怀人民、孜孜以求的井冈精神。这些精神,即使对于我这样一位非共产党员,也为之动容,教育意义深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前经济发达、利诱普遍、人心浮躁的时代,应该首先做一个纯粹的人,终于自己的值守,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那就应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认真上课、爱护学生、做好科研、服务社会,争做四有好老师。井冈精神代代传。作为教师,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我想也应该利用三尺讲台,将井冈精神传承下去,以点带面,发扬光大!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早已远去,大浪淘沙,总有一些永恒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思、领悟和践行。井冈之行,不虚此行!


??? 工学院 何志祝

井冈山之行

序 满江红—登井岗山有感

井冈云端,风雨歇、山青竹翠。得民心、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旗红烟舞敌人恐,一炮灰扬寇首斩。四方聚、朱毛登楼阁,乾坤定。黄洋界,挑粮道。洒热血,英魂在。寻遗迹,一路语噎泪满。红色精神照千秋,吾辈奋勇怀天下。待春回,杜鹃为谁开,映山红。

七月四日清晨,天灰蒙蒙,雷阵雨忽小忽大,打车变得异常困难。还好及时赶到学校,大巴早已在校门口等待。各位老师陆续到齐,大部分人未曾谋面,不过还好遇到今年同批入职的刘老师,多了一份谈资,少了些许无聊。我们都是从同一个研究所离职来农大,之前虽有耳闻,但交流甚少。清晨,路上车少,大巴一路畅通。不出所料,飞机晚点,机场内漫无目的溜达,对这次红色之旅陡添少许担忧。我印象中红色教育,多是流于形式,收获甚微。但学校如此重视这次红色,特意于三日下午举办了开班仪式,让我对井冈山之行又充满了期待,有了种静观其变、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由于飞机晚点,我们抵到井冈山已是下午。导游豆豆是个健谈的姑娘,一路有趣的介绍,让我们减轻不少困乏之意。在井冈山山腰少许停顿,大家都似乎有了饥肠辘辘之感,来到一家类似农家乐的餐厅,一碗米饭下去,顿时精神抖擞。继续前行,山路十八弯,崎岖陡峭,感慨毛主席当年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多么英明之举。由于飞机晚点,之前行程计划不得不需要调整,我们一入住宾馆,就马不停蹄的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我忽然意识到,九十年前的井冈山年代迎面而来,猝不及防,震撼身心。墙壁上一万柒仟伍佰肆拾肆位英烈只剩下了姓名符号,模糊了音容,但这仅是肆万捌仟名英魂中留下姓名的部分,多少无名英雄在两年零四个月中前赴后继,讲解员告诉我们每日多达五六十位红军战士倒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了那个红色年代宝贵的资料。有给家人的书信,言之凿凿,情真意切,然而次日的他可能就牺牲在这翠绿的五指峰之间;有简陋的医疗箱,我想里面定是空空如也,敌人的枪口不仅堵住了红军战士胸口,同时也封锁了药品及粮食等生命线。在这庄严而神圣的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红色政权的星星之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湾改编。而这些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义精髓所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带来的震撼还未来得及思索,我们在一身红军行头中举办了井冈山红色教育开班仪式,让我莫名的感觉此次学习的非同寻常。晚饭之后,老师们结伴绕湖散步,在湖中心狭小的小亭子内促膝长谈,头顶皓月,手机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面孔。大家自我介绍将我的思索拉到现代。师者,传业授道。每位老师都有堪称传奇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十八般武艺,让我感受到高层次人才的内涵,也为自己碌碌无为增添些许愧疚。尽管每个人详细介绍了自己,但听者似有走马观花之感,也仅是记得个大概。不过,后面几日倒是把所有老师名字能一一匹配上。

井冈山之行就在这种震撼及温馨的自我介绍中正式拉开序幕。这种震撼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几天里,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在这方圆不足五百里的井冈山峰之间去感受他们革命流血的温度,体验他们的艰难。九十年过去了,和平年代的我们是无法真实体会到他们牺牲前的大义凛然。然而,我们必须深记,正是宛希先、王尔琢及张子清等这些英烈们用鲜血铸就了新中国,解救了贫苦大众。可我们曾想到,这些英烈多是那个兵荒马乱年代的精英,他们可以衣食无忧,他们可以过人上人的生活。但他们向黑暗的社会选择了革命之路,而井冈山正是这条不归路的始点。在这里,他们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强有力的号角,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你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会响应这个号角么?即使那个年代的你我前程似锦。

这个盛夏,我们登上了井冈山,在五指峰之间感受这青山翠竹的旺盛生命力,也感受到盛夏中惬意的凉爽。但九十年之前,这块土地上的星星之火,虽经历狂风暴雨,依然不灭,已呈燎原之势,但这过程之艰难令后人叹为观止。

这个盛夏,我们登上了井冈山,不为这美丽的风景,只为触摸这块先烈们流血的土地。在这里,我们用心去寻找答案,而这块土地上的红色足迹让我们解惑,一切疑问在这里得到解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这个盛夏,我们登上了井冈山,不为这惬意的凉爽,只为接受红色信仰光芒洗礼而来。我们在工作中也许有些迷茫,我们可能也有些意志消沉。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们更加体会到,解民生之艰、育天下英才之真谛,也深刻意识到高层次人才的责任。


??? 植物保护学院 赖道万

井冈山红色实践教育培训学习体会

2017年7月4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井冈山红色实践教育培训班(井冈山一期),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认真学习了井冈山精神。本次学习收获良多,下面谈谈一点个人体会。

首先是要坚定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代表人物有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这些领导人家庭好、受过良好教育或者身居要职,但他们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此放弃了各自优越的生活,走上了一条艰苦的革命道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的2年4个月时间里,共牺牲了4万8千多名烈士,平均每天有50多人去世。革命先烈们有着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此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我们这代人生于和平时代,正处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社会风气有些浮夸,更应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是艰苦奋斗精神。井冈山位于崇山峻岭之间,革命先辈们爬山涉水到达后,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里物质匮乏,只有红米饭、南瓜汤充饥,“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在这样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愣是从牙缝中省下钱,一点点积攒,办起了第一座红军医院。这里多雨潮湿、交通闭塞、蚊虫猛兽时常出没,山多林密,生活环境恶劣。7月5日本人在大井进行拓展训练时,就深刻体会到了蚊虫的威力。本人脚背被不知名的小虫咬伤多处,痒痛不止,还引起了过敏反应,肿胀异常。7月7日在朱毛挑粮小道,更是体会到了革命生活的艰苦。此小道狭窄不平,山高路陡,虽仅3.2km,行走不远便觉吃力,呼吸急促,汗流浃背,中间休息数次,加上突降大雨,全身湿透,历时80多分钟才达山顶。我们是空手登山,当年红军挑粮应是何等的辛苦!我们生活的当下,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但艰苦奋斗精神不能缺乏。本人2013年底进入植保学院,正值旧植保楼拆除时机,课题组整体挤在土化楼中,拥挤、卫生条件差,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为科研和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是密切联系群众。井冈山根据地武装力量与国民党相比,差距悬殊,但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但这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洋界保卫战,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处战役中,人们修工事,背粮食,担任警戒,并日夜将赶削的竹钉,插满黄洋界四周,筑下一条人民战争的“竹钉防线”。最终军民合力粉碎了国民党的"会剿"。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人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狠抓部队纪律建设,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与之相反,1930年当地将领袁文才和王佐被错杀后,革命根据地就再也无法恢复,因为失去了当地人民和武装力量的支持和信任。联系到当前从事的科研工作,应更多地与社稷民生挂钩,服务于国家的农业需要。

最后是敢闯新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当年中央的指示要进攻大城市,以城市包围农村。但毛泽东委员审时度势,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我们现在的科研工作也应该创新,另辟蹊径,不唯书和权威,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做大。

感谢学校组织本次实践活动,井冈之行印象深刻,思想高度得以提升。希望学校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


??? 植物保护学院 崔福浩

毫不动摇跟党走——井冈山一期红色实践有感

记得小时候,我床头的墙上有幅画,描写的是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时刻,印象里两位领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那时的井冈山旌旗飘扬,成千上万的军民挥舞着刀枪欢呼在一起,这是我对井冈山最初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对中国的革命和历史有了更多了解,井冈山的名字也就愈加显得庄严和神圣。

即使参加了工作,井冈山对我而言仍是一个谜。荣幸之至的是,我参加了由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主办的“井冈山一期红色教育实践班”,光荣地成为三十人队伍中的一员,在炎热的七月,浩浩荡荡奔赴“中国红色革命摇篮”-江西井冈山进行学习和实践。

第一站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我们仿佛再次走进当年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听到了两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绿林英雄袁文才和王佐。在这里,毛泽东对袁、王的武装进行了改造和收编,创造了军民团结、万众一心的空前局面,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但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袁、王被彭德怀错杀,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上令人扼腕的悲壮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了井冈山人民群众对红军的不信任,导致红军离开后直到1949年才得以重返井冈山。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军民合力缔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荣战绩,却因为错杀袁、王而丢失了民心,最后造成数次进井冈山而不得的被动局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在这里再次应验。以史为鉴,痛定思痛,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事关我党的生死存亡,共产党人必须切实加强和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翻山越岭,一路走来,聆听到许多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位就是“双枪女将”伍若兰。她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在掩护朱德、毛泽东撤退的一次战斗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俘获,敌人想从她口中得到朱德等人的去向,得到的却是“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的坚定回绝。她受尽严刑折磨却威武不屈,最后被砍头示众,最后敌人将其头颅悬挂于赣州城门之上!这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千百万的共产党人!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止一次地想,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无数个伍若兰一样的共产党人不畏生死,前赴后继?思前想后,我们一致认为是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际上,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精神上的钙”。反观当下,又有多少共产党人缺少“精神上的钙”呢?我不禁在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有股坚韧不拔、斗志昂扬的精气神,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外,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抬担架”、“划船”等比赛,亲身体验了水泥地上抬担架的辛苦,却难以想象当年的士兵和群众在枪林弹雨中、在山上林间、在崎岖小道上抬送担架的艰辛!!!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队伍始终能够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在比赛中全力以赴,为了胜利不怕流汗,为了荣誉勇往直前,展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师们团结一致、敢于登攀的优良作风!

最后一站是重走朱德同志曾经走过的挑粮小道。尽管全程3.2公里的山路,尽管我们的队员有五十多岁的老教授,虽然不知前方道路是否艰险,但大家无一缺席。刚开始的一段,走的还算顺利,但约半小时后,汗水湿透了衣衫!所走之路已有许多石阶,但都是解放后修筑而成。可以想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在没有石阶、还要用扁担挑上粮食走小路的困难!其实,困难远不止此。走着走着,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拍打着竹叶,冲刷着泥土,气势汹汹地向山下流去,越汇越大...我们不得不在老乡的瓜棚下躲雨。可是,19世纪20年代的井冈,下雨下雪的天气,红军战士们又当如何躲过呢?!思索着,思索着,雨变小了,我们抓紧时间继续前行,尽管很多同志的体力受到影响,但大家还是高唱着“打靶归来”、“歌唱祖国”、“军港之夜”、“东方之珠”等歌曲,为自己和队友加油鼓劲,朝着胜利的方向迈进!朝着会师的方向迈进!

本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首先,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其次,结交了许多新同事、新朋友,收获了宝贵的友谊,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大家庭的温暖!最后,毫不怀疑地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为什么必须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因为我明白了共和国从何处而来,见证了成千上万个共产党员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目睹了建立在他们丰功伟绩基础上的锦绣河山!

从井冈山归来,思绪注定久久无法平静!因为井冈山精神已经融入我的灵魂,让我在工作岗位上有使不完的劲,和周围的同事有话不完的井冈山情,不知不觉已成为井冈山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我想,这也是我们此次井岗行的初衷!

夜已深,情更真!特作七律一首,纪念此次井岗之行:

七律·井冈

百望山上望京华,井冈一期同出发。

学习精神勇实践,心系三农忧天下。

黄洋界上炮声响,革命不分你我他。

毫不动摇跟党走,复兴民族振中华!


??? 农学院 孙连军

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为民生

井冈山不愧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逐步从弱小走向强大,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最终把中国革命推向胜利。

90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上,来到茨坪,来到大井,来到八角楼,来到小井红军医院,来到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黄洋界哨所,来到革命先辈们曾经战斗,生活和牺牲的地方,聆听袁文才,王佐,曾志后人讲述那段历史,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先辈们那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身处逆境不忘初心顾大局的情怀,深深的,特别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在当时环境条件下,自己能否也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与其他同志一起并闯出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非常鞭策自己灵魂的问题。

敢闯新路是中国革命在井冈山时期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老一辈的共产党人,在革命遇到困难时和个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仍然坚定信念,不逃避问题,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土地革命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使中国革命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创新的魅力从来没有像这次井冈山实践活动中那样鲜活,那样跃跃丛生,净化心灵。零距离的触摸中国革命在井冈山的那段峥嵘岁月,使我更加坚定领导中国事业走向前进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有着灵魂,先进的党。

新的时代,硝烟虽已散去,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艰苦奋斗,仍然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身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新教师,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解民生之多艰是我们新的时代的光荣使命,每个人做好了,学校就发展了,中国农业也就强大了,祖国也就强大了,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事业也只有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会更成功。发扬井冈山精神,敢闯新路是通往成功的一把金钥匙,遇到困难时,就多一份信念,多一份勇气,多一份执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有革命先辈精神,永留骨髓,思想不懈怠,砥砺永前行,矢志为民生。


??? 园艺学院 张小兰

井冈山红色教育实践随感

2017年7月4日—9日,我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首期高层次人才红色实践教育班一员,参加了在井冈山开展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七月的井冈,翠竹叶绿,生机盎然,作为天然的氧吧,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振。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为重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中国农大高层次人才红色教育实践充分利用“天下第一山”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综合运用专题讲座、访谈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研讨交流、情景教学等生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学习井冈山伟大精神,领悟毛泽东领军之道,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维和井冈山精神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为期五天的学习,严肃认真,紧张有序,内容充实,情节感人。这次红色实践让我眼界得以开拓,思想得以净化;视觉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肖小明教授作的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精彩讲座,让我全面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及其重要历史地位,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在瞻仰革命烈士陵园时,为在短短2年多时间内牺牲的4万8千名革命烈士鞠躬默哀,泪流满面。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重温英烈“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学习他们忠于理想、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在黄洋界哨口,看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感受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隆隆炮声和以少胜多、凝聚民心的的井冈山启示。参观了八角楼和茨坪毛泽东旧居,领略了老一辈革命家“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感受了八角楼灯光点燃中国革命胜利的星星之火,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唱红色歌曲,看红色歌舞,激励我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激发对党和国家的无比热情。另外,我们还开展了组建军队、伤兵救援、竹筏抢滩等红色拓展训练,身临其境感受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穿红军服在雨中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踏上当年红军的足迹,追忆红色历史的痕迹,再现官兵一致、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苦,汲取创业力量的精华。通过对井冈山革命后代座谈交流,真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的歌声,让我能多角度、深层次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和博大胸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中国农大校领导也勉励我们以红色引航,把这次实践收获和成果融入立德树人实践,争做“四有”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如何把井冈山精神运用到我们的科研教学工作中去呢?我有以下三点感想:

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特色。

井冈山革命中的从农村包围城市,三湾改编,依靠人民的力量等都是原创性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思路。科研工作也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2、志存高远、宽广胸怀,践行一致。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到要解放全中国,实现上可飞天,下可入海等高远的志向。作为一个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应对本职工作不懈进取,精益求精。用宽广胸怀去包容他人,“人的格局有多大,事业就能走多远”。用准确的判断力和强大的行动力来实现践行一致。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要求,坚定不移跟党走,争做优秀马列人。

3、珍惜身体,平衡发展。

井冈山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取得了胜利,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李宝国和黄大年的英年早逝,既让我们在钦佩学习他们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觉得应该珍惜身体,平衡发展,以便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总之,井冈山的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民可亲、可敬、可爱。“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红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但井冈山精神历历在目,声声在耳!井冈山精神将永放光芒,代代相传!


??? 动物医学院 刘天龙

井冈山学习有感

烈日炎炎的七月,满怀着火热的学习热情,我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红色教育实践第一期井冈山一期的活动。短短的7日学习活动,那翠绿的山,秀美的水,井冈山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故事,无数英雄先烈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最深情的是,在小井烈士陵园的教学现场,当授课女老师满怀深情的讲到曾志同志因革命需要将出生仅26天的孩子送到老乡家抚养时,她眼中满怀着泪花,言语一度哽咽,这是真实的感动,这是饱满的深情,这是被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精神所感染的现代人真切的泪水,这是作为一个女性对曾志同志所做牺牲的理解,这是真诚,这是大爱。

最动听的是,大家齐唱红歌的嘹亮歌声,映山红、十送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深情雄壮的革命歌曲在井冈山响起,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井冈山山头,军号声炮声歌声交织在一起,“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仿佛我看到毛委员就站在我们身边,大手一挥,带领着大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最难忘的是,蜿蜒的挑粮小道,山里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三点二公里长的崎岖小路,好像是故意要考验我们,刚走到一半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雨水汇成了一道道小溪奔腾而去,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回想着当年朱毛红军正是在这条小道上,每天往返百里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沉甸甸的粮食挑上山来,他们挑上来的不仅仅是红米饭南瓜汤,更有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有共产党人的铁骨铮铮。

站在巍峨的井冈山英雄纪念碑前,倾听着一个个悲壮的英雄故事,我深切的体会到作为一个当代的共产党员肩头上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学习传承井冈山革命精神,将井冈山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动物科技学院 张帅

井冈山一期结班感想

初上井冈山,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扑面而来。曾经呆过数年的美国大农村处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同样的山路崎岖,同样的绿树匆匆,所以有种久违的亲切感。但短短几天后,便发现罗霄山脉和美东山区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一年中有二百多天在下雨,往往早上出门前还是晴空万里,一瞬间大雨即倾盆而至。古诗句中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现在看来井冈山上路的难走程度较蜀道有过之而无不及。山路在苍山翠竹中拐出了一道道的弯,每次两辆大巴车会车时都仿佛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走在修整后的柏油马路上尚且如此,那很难想象八十多年前革命根据地初创时,红军战士们是如何用双脚踏过崎岖湿滑的山路,进而在这潮湿的山间生活,以及跟敌人作殊死斗争的。而后亲自走过了3.2公里的朱毛挑粮小道,踏上了黄洋界哨口遗迹,更加体会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领导人以及广大红军战士们的不易。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他们能吃着简易的红米饭秋茄子南瓜汤,穿着薄薄的单衣和简易的草鞋,凭着落后的武器跟数倍于己一次次前来围剿的敌人做着周旋。缺少医药就用盐巴消毒,缺少弹药就用石块大刀,支撑着4.8万人在这片方圆五百里的红色热土上为之抛洒热血的,仅仅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胸怀一份信仰,一切都已经足够了。这份信仰抵得过生活的困难,抵得过敌人的威逼利诱,甚至抵得过严刑拷打乃至生命的牺牲。之前仅仅在各种教科书上读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而今站在同一片土地上,遥想八十年前的场景,不由得对这句话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那群当初的革命者已经离我们远去,仅剩他们的后人在这片土地上回忆着当初父辈讲给他们的点点滴滴。不得不说,五天的行程下来,深切感受到井冈山确实是一个砥砺人心的地方。踏过革命先辈们的足迹,走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更加感到了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随那个时代渐渐远去的,还有井冈山上的信仰和精神。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声音在光纤中交汇碰撞,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纸醉金迷中,失却了精神追求。尤其是出生于八零九零以及零零年代的年轻人,自出生起就从未闻到过战争硝烟的味道,仅仅通过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本和网上并不完全真实的影像资料,又怎能汲取到那个年代最宝贵的东西?很感谢在学校党委、校工会、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多部门的联合组织下,校领导亲自带队领我们来到井冈山,让我们能有机会用双脚、用双手、用我们的双眼和双耳来体会井冈山精神,来重拾那份信仰。

井冈山精神永不会过时,而且会历久弥新。作为刚入职一年的青年教师,在工作的初期已经遇到了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困难。而在井冈山的切身经历告诉我,没有任何过不去的坎。只要心中怀有信仰,凭借持之以恒的信念和自身的努力奋斗,终会摆脱困难的重重围追堵截,迎来革命斗争的胜利。奋斗的过程中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暂时的失败也是必须要经历的。坚持下去,目标终会实现。就像汪国真所讲,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感谢井冈山之行。

另附自作词一首:

忆秦娥?登井冈山有感

着军装,稼穑之师上井冈。上井冈,肃立小井,再登黄洋。         

革命先烈血未凉,汲取精神斗志昂。斗志昂,尽我辈责,知识兴邦。


??? 信息与电气学院 翟庆志

一次从“旅游”向“洗礼”升华的旅程

旅游,这是听到学院工会领导动员我参加学校组织这次赴井冈山的“首期高层次人才红色实践教育班”活动的第一反应。还没有去过井冈山,在基本没有时间冲突的情况下,去玩玩,也不错。不曾想,之后的历程,震撼内心。

出发前,就上了重要一课,观看河北梆子剧《李保国》,同样身为大学党员教师的自己,就深受感动,因为许多方面,自己就难以做到。姜书记、张书记等领导亲自参加开班仪式,初感学校领导对此班的厚望。

第一天,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肖小明教授作的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讲座,一些具体详实的人物和事件,开始打动我的内心,比如革命初期的主要领导人,大多家境学历不错,本可以各自安度一生,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驱动他们舍身、舍家、舍业,斗争再斗争,没有这些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身着红军装,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敬献花圈、追忆英雄事迹,重温入党誓词,这种只有在现场才有的感受,特别强烈且真实。

在小井红军医院,当听到张子清受伤感染的腿,没有消炎药,只有用烧红的竹签消毒,没有麻醉药,用木锯截肢时,深感震动和敬佩;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在听完一个英雄母亲的事迹讲解后,眼泪随鞠躬一起落下。

在《井冈山精神 代代相传》的访谈节目中,先烈后代们的详实介绍,更是让人感慨。红军老战士曾志,忠诚党的事业,革命之无畏,对待子女之无私,让我眼眶再次湿润。

在朱毛挑粮小道,与郑世军教授一起,经历了瓢泼大雨的洗礼,在最疲劳困难的时候,不停歇,不躲雨,合唱国际歌,一路前行,在冲顶的时候,与团队一起高唱歌唱祖国,并肩完成了3.2公里的全程。

这样大雨的洗礼,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更重要的是精神洗礼,源于我们在井冈山感受和学习到的先烈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与践行,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与责任。不到井冈山,不会有如此深的感触和如此强烈的震撼。

都说不忘初心,这次井冈山之行,让我体会到了不少我党我军的红色基因,让初心非常具体。比如三湾改编—我军建设的原点;井冈山土地法—新中国土地政策的第一稿,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原动力;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群众路线首尝试;袁文才、王佐事件—实事求是,统一战线的初体验。

立德树人,立德在先,德者,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这次洗礼,更充实了我作为党员教师心中“德”的内含,相信一定会落实到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很久没有写全文了,但这次旅程,不写则如鲠在喉,感谢学校精心组织的这次活动,的确不虚此行。


???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姚志轶

井冈山一期培训学习中的感与悟

为时一周的井冈山一期红色实践教育培训班结束了。巍巍井冈山,绵延数百里。一点星星火,壮志可燎原。在这样一个革命的圣地,红色的摇篮中生活、学习,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荣耀。下车伊始,我就迫不及待的将这段充满激情的日子中所发生的、所收获的、所感悟的记录下来。

在井冈山的日子短暂而难忘,收获颇丰,感触颇多。听取肖小明教授讲解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对革命的初期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革命烈士陵园和小井红军医院的现场教学,让我们再一次接受精神的洗礼,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对理想之执着,信念之坚定;在大井村的体验式教学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团结互助,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在革命者后代的访谈教学中,让我们更充分、更深入的了解革命先烈的点点滴滴,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家国关系;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席旧居、龙潭、八角楼、黄洋界、龙江书院等参观教学中,让我们对许多革命经典著作,革命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客观情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然而,这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应该是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这一体验。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黄洋界下,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小路崎岖,蜿蜒而上。在没有负重的情况下,走起来亦颇为不易。同志们走出三五百米,就已汗水淋漓,似已走出许久一般。行至一半,暴雨忽至,全身上下瞬间湿透,本来所剩无几的信心几乎被全部击垮。可是想起红军当年,在朱毛亲自带头下,每天两次,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这是何等的艰辛,又是何等的毅力。想到这里,我又鼓起勇气,坚定信念,迎着风雨,踏着泥泞,一步步向山顶走去。快到时,雨停了,云开雾散,斜阳洒落身上,感到一片温暖。我回过头去,望向来路,心头也有了一些似乎成功的喜悦。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苏东坡的一首词,“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恰如其分的描绘了我们刚刚的经历和心态的变化。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中所体现的是一种淡定,平和,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正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者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我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已大为改善,但这样的精神品质之于生活、之于工作,却越发显得珍贵起来。或许,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卓越心理素质,以及持之以恒、坚定如一的意志品质。至此,我们终于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不得不提的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来中国农业大学工作不足两月的新同志而言,这次学习培训不仅使我感悟了精神,坚定了信念,锤炼了党性,而且为我们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同志之间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交流平台,学习之余,我们一起聊人生,聊工作,聊科研,互有学习,互有借鉴,互有启发。校领导张东军书记为了参加此次活动,为了和大家一起交流,从早到晚,历时十几个小时,辗转千里到井冈山与我们相见,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所有教师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此外,学校机关的相关老师全程陪同,精心安排,悉心照顾,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重视,让老师们倍感温暖,倍受感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10月,值此根据地建立九十周年到来之际,将此行之感悟赋以一首水调歌头,愿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水调歌头

和主席前韵

    红旗传九秩,初上井冈山。千里来访圣地,往事启新篇。山下悠悠竹影,山上苍松翠柏,忠魂铸林间。一点星星火,壮志可燎原。

    八角楼,黄洋界,下龙潭。遥想当年,漫山旌旗染硝烟。莫问功名利禄,何惧别离生死,马革裹尸还。唯存高远志,人定可胜天。


??? 植物保护学院 刘俊峰

传承发扬井冈精神,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革命圣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的奠基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了2年零4个月的时间,带领三湾改编后仅有700多人的队伍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井冈山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

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井冈山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些艰辛岁月已成为过去,然而井冈山精神却已成为了永恒,在每个人心里焕发着勃勃生机,成为我党、我国人民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

目前,我们进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如何从井冈山精神中发掘力量源泉,让自己在这一伟大历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呢?我想答案就是结合农业,学校和学科实际和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本职工作,将井冈山精神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 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一个人、一支队伍和一个民族没有远大而坚定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柱,就缺失支撑其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在艰苦的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始终心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在培训第一堂上,课管理学院的肖教授讲述了井冈山开创初期,尽管革命队伍的人数急剧减少,革命先烈们仍是凭着为坚定的革命信念一直坚持革命和跟着党走。随后,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大家也处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是否也能坚定跟着党走呢?我思考良久,那个能字始终未能吐出口。这使我深深意识到自己与革命前辈们在理想和信念方面存在多么大的差距。与90年前那种生死考验相比,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又能算到了什么呢?只要我们继承发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继续艰苦奋斗、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就一定能够克服我们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给我们的历史重任。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指明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引兵井冈山到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敢闯善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业。

自2010年开始回到学校已经7年多了,实验室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积累,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然而,与同样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清华,北大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的研究组取得的研究成果相比,差距非常巨大。巨大的落差使得自己一度陷入迷茫和茫然的状态,迷失了方向。经过井冈山的培训,使我深深意识到走出目前的困境和误区的唯一出路是走出一条有农大特色的自己的路。即立足农业,立足农大,针对国家的重大需求选题,发挥自己的特长力求解决农业和农村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团结协作,勇于胜利 ---- 井冈山精神的基石,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坚实保障。

团结和协作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牢固根基。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崇高的革命理想为目标,在开拓进取、敢闯新路的奋斗中,创造了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作风。正是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一步步最终走向了成功。

此次培训不仅提供了我的政治思想水平,还搭建了一个与校内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老师进行深入沟通的平台。湖边无名小亭的漫谈,暴雨中挑粮小道的携手同行让我与许多如韩军,王钢等老师就研究课题和思路方面碰撞出不少的火花。这些火花如果继续燃烧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又一个代表农大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机会进行包括思想上和业务上交流。而后这一期微信群的的持续发力也将为已有火花的壮大和新火花的产生提供沃土和保障。

巍巍井冈,青山绵延,在这块红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红军将士们筚路蓝缕的革命斗争留下了穿越时空的思想瑰宝。站在新的起点上,“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我们需要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下,把对党的忠诚化为对事业的担当,沿着党和国家规划的战略路线奋勇向前。

??? 动物医学院 韩军

传承井冈精神,做四有好老师

---井冈山红色培训有感

2017年7月4日至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期高层次人才红色实践教育培训班,赴井冈山革命圣地,领悟和感悟井冈精神,接受思想洗礼。7月4日清晨5点整,大BUS承载学我校员一行30余人由西区出发,经东校区赴北京首都机场。有意思的是,昨日还是清空万里,此刻却是大雨倾盆。冥冥之中,上天似乎有意安排我们接受大雨的洗礼,脱去尘埃,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这次红色之行。在首都机场,学员们彼此交流,班机的延误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员们来自各个院系部门,平时大多互不认识,此时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兴奋和期许,因而并未感觉时间漫长。下午两点左右,飞机顺利抵达江西吉安机场,此时碧空万里如洗,仿佛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而井冈的历史、风土人情、和历届领导上井冈的轶事已经在豆豆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拉开序幕,而我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那90年前的井冈岁月。“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伟大”,豆豆老师如是讲述邓力群前辈的话语。是的,正是朱毛红军的引兵井冈,才缔造了伟大的井冈精神,才诞生了真正意义上中国的第一个红色割据政权,而下井冈山,才使红色政权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漫卷神州。

井冈山位于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邻吉安、泰和和万安,北连接永新、莲花二县,西接湖南茶陵、炎陵县,南至遂川和桂东。中途短暂午饭后,我们继续前行,开始进入井冈腹地。巍巍五百里井冈,果然名不虚传,沿途地势雄伟,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以前对井冈的印像只停留在电视剧中的画面中,似乎红军只需要几个冲锋便轻易越过一个山头,而此时放眼望去,山高林密,高耸挺拔,云雾缭绕,蔚为壮观,所见带来的震撼感远非言语和书本所能描述。

下午四时左右,我们抵达住宿目的地-茨坪。茨坪位于井冈腹地,是秋收起义部队的首到之地。从1927年11月至1929年1月,这里便是红军的常驻之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茨坪地理位置独特,地势相对平坦,然周围山峰陡峭,峡幽谷深,五大哨口扼守其进入要道,分别是是北面的黄洋界哨口、西面的八面山哨口、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南面的朱砂冲哨口,和东北的桐木岭哨口。这些哨口连接周边各县,均是扼守要冲,地势险要。特别是黄洋界哨口,高耸入云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我们此次进茨坪,由桐木岭哨口而入,其道路可谓是九曲十拐。古人云,“不知山川险阻者不可行军”,我的感悟是,不知山川地理,亲历地形地貌,便不能想象和体会出井冈岁月的斗争之情形、条件之艰苦、生存之困难。

我们随后参观了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使我们对1927-1931年间国内的革命形势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之后的开班仪式上,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副院长给我们讲了三点,为什么来井冈山,来井冈山学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至此,短暂而又紧促的5天红色实践拉开了序幕。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第二天的专题讲座《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中,肖小明教授引用龚自珍的话语讲到。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对党充满敬畏和信心,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全国的胜利”。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井冈山的斗争异常艰难,国民党精锐部队不断进行军事“围剿”,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物质匮乏、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缺医少药。在如此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井冈山的斗争为什么能够坚持到底?我想,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不可能够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井冈山军民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和维护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井冈山的斗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这与我党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和发动群众是分不开的。群众的拥护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因如此,在错杀袁文才、王佐后,井冈山根据地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又重新回到国民党手中,正可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井冈山的武装割据也孕育出了我党事实求是、敢于闯新路的精神。秋收起义后,部队持续减员、军心涣散、士气低下,军官旧军阀主义作风在部队中盛行。对此,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对军队进行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由党指挥枪,并实行军队内部民主,初步解决了党对军队领导和怎样建立人民军队的问题。毛泽东还实行了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此外,很多同志思想上发生动摇,对中国革命的方向和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都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毛泽东实事求地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国情和总结过去革命斗争经验,其在茨坪诞生的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指出要在敌人基础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其在茅坪的巨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以极大的远见和乐观主义精神预示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呈燎原之势,这其实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抗多久的问题。

井冈山斗争异常残酷,短短几年间,有4万8千多名英雄儿女长眠于井冈山这片土地,算起来几乎每天都有60名英烈倒下,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这正是,“井冈儿女多英杰,意志坚定似钢铁;情深似海护红军,碧血青山铸忠魂”。战争的硝烟散尽,仅仅15000余人的姓名得以记载,而大多数人却做了无名英雄。每想至此,真是热泪盈眶,感知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无数的先烈为了一个美好的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对烈士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中,我们敬献了花圈,并在烈日下重宣了党誓。随后,我们参观了碑林、纪念碑、烈士雕塑园,了解了跟多有关英烈的事迹,他们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移的井冈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怀恋。同天下午,我们开展了大井拓展训练,在大雨中开展组建红四军,模拟宣誓会师情景,进行伤员救护、风雨同舟等活动,由此深刻会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友间那种不离不弃、亲密合作的战友情和优良精神。

红色实践第三天上午,我们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遗址和小井红军烈士墓。小井红军医院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是解放军301医院的前身,当时条件十分简陋,医疗设备很差,缺医少药,但当年的红军战士却以无比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里与伤疾做抗争。井冈山当时的生存和战斗条件异常残酷,在小井,有一百多名红军伤病员被白军杀害,小井的红军墓便为这些烈士所建,他们大无畏赴死的革命精神永远为我们所怀念和敬仰。小井医院这里至今流传着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张师长献盐”便是其中之一。张子清是是跟随毛主席秋收起义的重要红军将领,他的事迹是感人至深。井冈山时期,红军医院没有酒精,只有盐水洗伤口,后来盐水也没有了,只能用金银花水替代。团里的同志特意把从伙食中节省的一包盐送给他洗伤口,然而张子清把它让给从前线转来一批重伤员,导致自己伤势在不断恶化。1929年1月,张子清由于腿伤不能随军远征,留守根据地,终因伤重不治而牺牲,年仅29岁,其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小井红军医院还走出了像曾志这样的奇女子。曾志,湖南宜章县人,年仅15岁便考入著名的衡阳农名运动讲习所,毅然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小井医院党总支书记。在革命低潮时,其两任丈夫先后被害,在1928年第三次反围剿时,忍受骨肉分离之痛,托孤刚生不久的男婴于当地农民。革命胜利后,曾志母子才得以相认,但并未给予特殊照顾。曾志晚年对女儿陶斯亮说:“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对于身后事,她亲执遗嘱,要求不发丧,不开追悼会,把自己的工资所得积蓄交给组织,转交需要的儿童,而自己的骨灰,一部分与陶铸合葬,一部分埋在小井医院旁边,离小井红军慕不远的一颗树下,变作化肥,魂归井冈,与她的战友团聚。在小井,在离红军墓不远地方,在离山下公路仅十数米的一条小路上,静静的躺着仅能同时站立几个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魂归井冈 红军老战士曾志”等字样。

当天下午的井冈精神代代相传的访谈教学也是感人至深,我有幸聆听了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王佐、袁文才、曾志、江华的后人述说着前辈的风范和对党的忠贞和信仰。曾志生命熄灭的交代令我心中倍感交集,禁不住泪流满面;烈士后代江满凤的一曲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也是令人鼻子发酸,催人泪下。90年前的那种军民鱼水深情情是何等的伟大!党和人民心连心,依靠群众求胜利。

对前辈的人生坐标的追忆,使我进一步近距离接触、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井冈山英烈远不止上述人物,他们的崇高情怀,追求真理、无私奉献、不谋私利的高贵精神正是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去学习。 

7月7日,红色实践进入第四天,体验式现场教学继续,我们先后访毛泽东茨坪旧居、游黄洋界哨口、观茅坪访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和瞻贺子珍展。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朱毛井冈山龙江会师纪念馆-龙江书院,并寻黄洋界朱毛挑梁故道,充分体验井冈精神。在黄洋界上,一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使我仿佛看到毛委员指挥若定的情形;在茅坪 ,我仿佛看见了八角楼的灯光,看到了毛委员正在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龙江书院,我仿佛看到了1928年朱毛井冈会师的那宏大而动人场面。这一系列现场体验式教学,使我对井冈山的斗争岁月和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新的感悟。在当天的活动中,体会最深的当属重走朱毛挑梁小道。有人曾说,学习井冈山精神,如果少了“朱毛挑粮小道”的体验,就很难真正体会到“红色之旅”的精髓。

朱毛挑粮小道”是当年朱毛红军从宁冈等地向井冈山驻地运送粮草的重要通道。挑粮小道据说总长有50多公里,往返100余华里。我们今天需要体验的路段只有3200米,起点位于黄洋界山脚下的大陇镇源头村,终点是黄洋界炮台。而黄洋界则位于距茨坪西北十七公里,海拔高度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时常茫茫云海弥漫,似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毛主席曾有诗云,“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可见黄洋界哨口位置之险要。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正是位于黄洋界的西面,古为官道,由碎石铺成,全长3.2公里,标高大约600米左右。1928年12月,为了巩固井冈山根据地,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掀起了一场挑粮运动,历时20多天。那时,毛泽东35岁,朱德42岁,他们亲自参与挑粮。红军战士们挑着百八十斤的粮草,每天往返两次。在朱毛亲的自带领下,红军靠着肩挑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暂时解决了根据地给养问题。这段历史和故事不仅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还体现了他们卓越的自力更生,艰苦的精神,而“朱德的扁担”的盛名便是在这时期留下的。

下午2点左右,我们从山下的源头村出发,直奔挑梁小道,亲自体验当年的情形。一上小道,那险峻的气势立即映入我们眼帘。小道由石块或碎石铺成,崎岖不平,似羊肠弯弯曲曲,坡度急剧上升。古道弯弯,两旁树木林立,翠竹掩映,郁郁葱葱,知了鸣叫。时值盛夏,天气闷热,还未走出几百米,便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嘘嘘。黄洋界山间气候也颇为独特,周围明明是艳阳高照,林中却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在汗水中,在大雨中,在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下,我们的脚步开始变得缓慢。可以想象出90多年前,后有追兵,道况恶劣,红军肩负几十公斤粮食每天往返两趟的情形,可以体会到前辈与困难环境搏斗的艰辛。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龚自珍曾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可谓是至理名言。走到一半,已然汗水湿透了衣服,脚步变得更加缓慢,但我们一行并未放弃,坚持就是胜利!避开大雨稍作休息后,我们又继续前行,一股做气,行走近两个小时,终于到达山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是到达山顶时的感慨,但这对漫长的中国革命岁月来说,这仅仅是数不清的群山之中的小小一个,犹如沧海一粟。然而正是依靠革命者的持久的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使得红军战胜了重重困难,使得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领导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蒸蒸日上。无论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7月8日,井冈之行进入最后一天。而前一天晚上,我校党委常委张东军副书记几经周折,终于赶到现场,与学员们汇合。当天上午,张书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红色引航,立德树人,做四好老师”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张书记的讲话当属画龙点睛,如何以井冈精神为指导,提高自身修养,做好新时代的好老师,正是我们这次实践的重要目的。随后,学员们积极活跃畅谈井冈之行的感悟,下午,学员代表发言后,我校工会主席张海涛及井冈山文化艺术学院领导分别作了总结发言,并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至此井冈之行画上完满句号。

“暗淡了的刀光剑影,远去了的鼓角争鸣。。。。”,战争年代的硝烟早已散尽,留下来的却是宝贵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正是井冈精神的精髓,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泉,也是指导我们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继承和传承井冈精神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重要职责。在科研上,做到要顶天立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特长,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农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服务于三农。在教学上,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充满仁爱的四有老师。宋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这次红色学习,我明白了,传道不仅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和规律,还应指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追求伟大的历史使命感,怀有正确的人生观、理想和信念。解惑,不仅是解答学业上的困惑,还包含解答对人生的困惑,对前途、对理想和信念的困惑。做为一名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还应该学生人生的指路人。培养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知识的好学生应该是我们人民教师的根本。我将以井冈精神为指导,做好新时代的四有老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365bet娱乐游戏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37356

邮箱:wlzx@ca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手机查看

Copyright ? 2016 中国农业大学版权所有